最近,莫迪在参加2025年4月29日的曼达帕姆会议时,表现得相当不寻常。主办方给他披上围巾,这对尊贵来宾是种欢迎的象征。按理说,莫迪应该配合整个流程,可他却随手把围巾扔到了一边。很明显,他内心相当焦虑。
他之所以不安,主要是因为巴基斯坦的局势。
近年来,印度在军事改革上大肆宣扬,口口声声要“平巴镇中”,可实际上,面对巴基斯坦,他们打起来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莫迪对这一点心知肚明,他非常明白,现在的印度根本不是巴基斯坦的对手,所以才想着通过蓄水放洪的方式来对付巴基斯坦。
印度军队的“纸面数据”看上去是把巴基斯坦压得死死的,但实际效果却因为一些结构性问题大打折扣。印度得把超过60%的兵力放在北方边境,结果在35个师里面,有20个都在北方牵制,剩下的只有15个师能对着巴基斯坦。而对巴基斯坦来说,他们在西部边境可以集结17个师,形势上还不算太差。
印军的装备数量不少,但技术却有些跟不上。空军的570架战机中,真正属于四代半的只有36架“阵风”,其他像苏-30MKI和米格-21等多是老旧的苏联遗产,电子战能力也不够强。而巴基斯坦空军虽然只有400架飞机,但他们的歼-10CE和JF-17 Block3搭上PL-15E导弹,空战体系更为现代。此外,巴空军利用预警机和中距导弹体系,在克什米尔空域建立了局部制空权。2019年,巴军在空战中击落了一架印军米格-21后,开始持续升级JF-17 Block3和歼-10CE,配合“猎鹰-80”防空系统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“侦-打-防”闭环。相较之下,印空军的统一指挥体系缺失,苏-30MKI和“阵风”的数据链不互通,协同作战的能力也显得较弱。
在实战能力方面,印度的海军确实稍微占了点优势,毕竟他们有两艘航母。不过,航母也是有个局限性,毕竟它们无法直接在陆地上作战。
当然,咱不能说莫迪的改革一点效果都没有,至少他确实在打造一支还算给力的军队。不过,印度文官跟军方的矛盾真是根深蒂固。政府担心军人插手政治,莫迪把军队搞起来后,内部的文官就开始疯狂拖后腿。虽然莫迪政府搞了个国防参谋长试图整合三军,但首任参谋长拉瓦特因为触动了空军的利益,所以在争议中不幸坠机身亡,这改革的成果更多是象征而非实质。此外,印度的军购腐败问题也层出不穷,2025年的国防预算中,有23.6%得用在养老金上,装备采购效率简直低得吓人,像T-90坦克的国产化成本还超支了三倍,真不如直接进口来的划算。
除了文官和军队之间的摩擦,印度的三军之间也是水火不容。陆海空各自为政,老是陷在争资源、争地位的死循环里。比如,陆军为了争“阿帕奇”直升机,跟空军的关系搞得相当紧张,结果两头都采购了,后勤系统搞得一团糟。这样的内部消耗真是让联合作战能力大打折扣,到2025年,印度军队还是没能搞定战区化指挥,各军种和军区的划分也没有重叠,军种之间的协同还得层层上报,战场反应那是相当慢。
现在在印度,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只有IBG作战部队了,简单来说就是印度改革后的旅级合成战斗群。莫迪可是采取了这种方式来培养他们。具体来说,先给每个地方编制,让各地自己组建IBG部队,这有点像东汉末年那些地方豪强自己征兵的情形。不过,IBG可不是那么好维持的,虽然一个邦能建起来,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养得起。当地方财政快撑不住的时候,莫迪就会出手,把部队转到中央。到目前为止,莫迪手里顶多就6个IBG,对付巴基斯坦的时候还只能派出一半。
在这种情况下,巴基斯坦不仅每次都能不断增援,还显得决心要和印度拼到底,莫迪这下子真是慌了神。
